上海天文臺科研人員參與的“嫦娥四號工程”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文章來源:上海天文臺 | 發布時間:2021-11-09 | 【打印】 【關閉】
2021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嫦娥四號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上海天文臺“嫦娥四號”任務VLBI測軌分系統總師王廣利研究員作為我臺科研代表參加了會議并領獎。
“嫦娥四號工程”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繼通信,并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際合作。
上海天文臺牽頭負責的“嫦娥四號”VLBI測軌分系統由北京、上海、昆明和烏魯木齊的四個射電望遠和位于上海天文臺的數據處理中心組成。VLBI測軌分系統在中繼星任務中,首次創新性使用S波段ΔDOR技術,首次實現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軌道中繼星精密定軌;在探測器任務中,開展了對探測器的X波段△DOR干涉測量及軌道確定與預報,測軌任務覆蓋兩萬千米以遠的地月轉移段、環月軌道段直至探測器準備在月球背面著陸之前。VLBI測軌分系統成功開展了“嫦娥四號”探測器、中繼星分時快速切換觀測,并在任務期間首次實現中繼星天線在軌標定技術。
基于以上創新技術手段,“嫦娥四號”VLBI測軌分系統實現了實時時延測量精度優于2ns的技術指標,創造了實時時延測量精度的新高度,為“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海天文臺參與的“嫦娥四號工程”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嫦娥四號”飛行軌道示意圖
“嫦娥四號”任務VLBI測軌分系統總師王廣利研究員作為上海天文臺科研代表參加大會并領獎
四個臺站的射電望遠鏡:上海天馬站(左上),北京密云站(右上),云南昆明站(左下),新疆南山站(右下)
2019年“嫦娥四號”VLBI測軌分系統執行任務期間部分科研人員合影